杭可科技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m6app官网 发布时间:2024-04-28 09:00:18
杭可科技是全球一流的集销售、研发、制造、服务为一体的新能源锂电池化成分容成套生产设备系统集成商,公司的基本的产品有各类电池充放电设备、测试设备、物流设备及相应配套软件系统,公司为韩国SK、韩国三星、韩国LG、日本索尼(现为日本村田)、亿纬锂能300014)、比亚迪002594)、国轩高科002074)、欣旺达300207)、远景动力、天津力神、宁德时代300750)等国内外知名锂离子电池制造商配套供应各类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后处理系统设备,是目前国内极少数可以整机成套设备出口并与日本、韩国等主要锂离子电池生产商紧密合作的后处理设备厂商之一。
面向未来,杭可科技以“中国制造2025”为阶段目标,以工业4.0为战略机遇,着力推进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完善“客户导向+人才培养+智慧创新”功能架构体系,打造锂电智能设备产业第一品牌,成为“全球一流的锂电智慧工厂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2021年-2022年度,国内锂电池行业呈现出了快速地发展的态势,对锂电池生产设备的需求激增,比如动力锂电池板块,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爆发式增长,全年完成产销分别为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在这种增长趋势的带动下,公司过去两年国内锂电池设备的订单增长较大。但是2023年度,中国新能源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增速明显放缓,加之2023年度开始,过去两年的国内锂电池新设工厂开始慢慢地释放产能,导致了2023年下半年开始国内锂电池供大于求,新设工厂的需求迅速下降,导致了2023年下半年国内锂电池设备行业的竞争加剧,行业进入洗牌期。
在国际市场上看,2023年度美国和欧洲的市场需求开始增长,以日韩电池厂商为主导的全球扩产带来了较多的设备订单需求,2023年,公司新接海外客户的订单较2022年有所增长。从中长期来看,海外市场还有着广阔和长期的市场需求,一方面日韩为主导的锂电池企业会不断加大在美国、欧洲和东南亚的产能扩建,而海外本土的电池生产企业也不断涌现,以大众、丰田、特斯拉等整车厂为主导,加入本土锂电池扩产的大军中。此外,中国锂电出海潮已成大势所趋,比亚迪、宁德时代、蜂巢能源、中创新航、亿纬锂能、欣旺达、孚能科技、国轩高科等一众优质的国内厂商纷纷开拓海外市场。如比亚迪在2022年陆续在澳大利亚、日本、法国等地发布新车型,并与巴西政府在当地联合设厂;国轩高科阿根廷工厂在2022年顺利投产,并与越南VinFast、泰国Nuovo及美国某知名整车上市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亿纬锂能在马来西亚和匈牙利也已开工建设大型电池制造工厂。因此,未来的锂电池设备需求的重心将不断的外移,海外市场将成为行业新的推动力。
2023年度公司依据经济发展形势及市场情况,坚定“走出去”战略,秉持优先推动国际业务,拓展并拉动国内业务的理念,近年来海外业务逐步扩张,海外客户订单较2022年度有明显增长。公司持续巩固韩系客户战略供应商的优势地位,与韩国SK、LG、三星保持良好合作伙伴关系,持续助力韩系客户在全球的扩产布局;继续积极开展与日系客户的合作,与日本松下、丰田、AESC等客户开展合作;同时加大力度开拓欧洲及其他新兴市场,2023年在欧洲、印度等地均有项目开展。国内市场方面,公司继续与亿纬锂能、比亚迪、国轩高科、欣旺达等国内一二线电池企业加强合作,服务国内优质客户,在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以领先的技术实力和服务争取更多优质订单。但由于国内市场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逐渐冷淡,各大电池企业扩产迅速减少,市场之间的竞争趋于激烈,同时,公司管理层评估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部分国内电池企业可能面临较高的履约风险,公司更倾向于提升海外市场订单份额,因此,2023年公司国内订单较2022有所减少。
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31,719,031.47元,较上一年度增长了13.83%,实现归属于母企业所有者的净利润809,090,505.69元,较上一年度增长了64.92%。由于公司确认收入有9个月到12个月的周期,2023年度确认收入的订单多数在2022年度签订,订单质量较2021年有所好转,因此2023年度公司毛利率相较于2022年度有所提升。收入方面,2023年度公司主要经营业务收入为3,891,013,361.75元,占营业收入的98.96%,主要是充放电设备,占营业收入的81.24%,其它设备占营业收入的16.90%,主要为自动化物流设备、单机测试设备等。
公司秉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理念,自设立以来一直致力于锂离子电池后处理相关的技术积累和开发,目前在负压串联化成设备、一体式充放电机,BOX型夹具化成分容系统,直流/交流电压内阻测试仪,高温加压化成设备,电池循环测试设备,电池包测试系统等后处理系统的核心设备的研发、生产、交付方面拥有核心的技术能力与全球化的服务团队,并且结合公司自主研发的MES系统、物流调度系统、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化成分容管理系统、3D数字化管理系统,机器视觉及AI深度学习技术,成为了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后处理系统整体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人员新增138人,达1113人,占公司总人数的26.92%。研发费用24,356.36万元,较上一年度增长17.49%。2023年度,公司取得发明专利26项,实用新型专利44项。累计已经取得专利330项,其中发明专利49项,实用新型专利277项,外观设计专利4项,拥有软件著作权18项。
2023年获得的研发成果主要体现在化成分容设备及电源技术的更新换代,4680充放电系统解决方案、新一代控制系统、750V-5V高压直流母线电源模块及直流母线方形分容一体机等设备产品开发成功。公司始终以成就客户为先的价值观,解决客户需求为导向,紧跟一线客户,及时满足客户产品和技术升级的需求,同时加强基础技术的研发投入,为客户解决痛点、难点的同时,保持在技术上的行业领先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各类可充电电池,特别是锂离子电池的后处理系统的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目前在充放电机、内阻测试仪等后处理系统核心设备的研发、生产方面拥有核心技术和能力,并能提供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后处理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后处理工序,是锂离子电池生产的必备工序,经过后处理,锂离子电池才能达到可使用状态,并对制造一致性高、稳定性好、性能优异的锂电电芯及电池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司依托专业技术、精细化管理和贴身服务,为韩国三星、韩国LG、韩国SK、日本索尼(现为日本村田)、宁德时代、宁德新能源、比亚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欣旺达、远景动力、天津力神等国内外知名锂离子电池制造商配套供应各类锂离子电池生产线、主要产品
公司主要产品为充放电设备和内阻测试仪等其他设备,其中充放电设备分为圆柱电池充放电设备、软包/聚合物电池充放电设备(包括常规软包/聚合物电池充放电设备和高温加压充放电设备)、方形电池充放电设备。
(1)订单产品设计开发首先由客户提出技术要求,然后本公司安排技术人员与客户进行技术沟通,了解客户生产工艺及设备要求,公司管理人员对研发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估,评估通过的项目由公司与客户签订技术协议,并按照客户要求进行产品设计。
开发环节系本公司业务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原因是:①产品供货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竞争力。由于行业内均为非标准化生产,所以较高的研发效率能够提升产品竞争力;②良好的设计方案能够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和保持较低的故障率,而这两方面因素往往是客户购买决策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
(2)新产品开发包括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的新产品开发和公司战略研发产品的开发。新产品开发由研究所与销售部根据年度战略目标或者客户合同需求共同分析产品研发方向,明确新型号研发产品要求后,由研究所组织成立专门项目组,对新项目研发可行性、研发周期及成本,以项目分析报告的形式提交至相关研发机构负责人、总经理审批该研发项目,获得通过的研发项目则作为新产品进行研发,其中,该项目组由研发人员、销售人员、生产人员和财务人员等共同组成,采用并行工作的方式,有效地提高研发的成功率、缩短开发周期,并降低开发成本。
对于新产品开发,采取总体方案设计及评审后分研发项目组进行结构设计和评审,在流程的关键环节中有相应人员的审批,实施过程的合理化确保研发结果符合公司技术要求,最终由研发、生产、销售等各部门讨论确定具体机构设计的正确性并安排生产进度,以此来保证产品的研发成功率,提高工作成效和生产效率。
公司一般直接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根据合同的要求进行开发设计、采购原材料并生产产品,在合同约定期限内将产品生产完毕,并发送至客户处并派人员进行安装、调试并保障客户试运行,试运行期满客户对产品进行验收。
公司在原材料采购方面严格遵循采购流程,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供货能力、服务能力、价格进行综合考量,经过小规模试用采购后与合格供应商签订供货合同。
公司采购的原材料主要分为标准件与非标件。标准件主要为各类电子元器件、机电产品、气动元件以及机械零件,公司向生产厂家直接采购,或向有资质的代理商、贸易商进行采购。部分进口标准件,公司主要与国外原厂在中国的一级代理商签订采购合同,保证了可靠的质量和较低的价格。非标件主要为PCB板、变压器、电感等非标产品以及钢材、铝材等材料。
2023年是国内锂电池产业链企业集中走向海外的一年。超20家企业(锂电池企业、正负极材料企业及设备企业等)在东南亚、非洲、东欧及南美(含中美洲)等区域考察,但真正落地的企业很少,仍处于初期市场调研阶段。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GGII预计2024年将成为国内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海外集中“落地年”,其中东南亚、东欧以及南美(含中美洲)将成为项目落地主要区域。国内锂电板块已经历了成长赛道期、洗牌期,正处于出清期。
需求端:将迎来修复机会。需求端机会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库存风险解除,资本开支降速至低位,供需由过剩转为平衡,2024年行业实际装机与出货匹配度提升;2)最主要需求来源新能源车与储能仍处于高速增长,国际气候大会进一步提升全球绿色目标,新能源渗透率提升方向不变;3)海外锂电产能建设加速,供应链安全、抵御贸易风险能力增加,海外产能与客户形成更强粘性,提升远期市场需求。
供给端:降本提效新技术提升行业抗通缩能力。锂电池新技术层出不穷,在降本、提升能量密度、安全性方面已经凸显效果,在行业供给大于需求背景下,新技术带来材料端价值量提升,体现出较强的抗通缩属性。我们认为新技术可重点关注两个方向:一是能够降本提效的新材料;二是电池结构体系创新,如4680大圆柱电池、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
从锂电池产线设备的细分市场占比来看,我国锂电设备前段、中段、后段设备市场占比分别为44.05%、35.71%、20.24%。前段设备包括搅拌机、涂布机、辊压机和分切机等,其中涂布机价值最大,占75%左右;中段设备包括卷绕机、叠片机、注液机等,其中卷绕机,叠片机价值占比70%;后段处理需要分容化成柜和检测等设备,其中化成和分容占70%,输送线%。
锂电池生产后段化成分容系统是锂电池生产的关键部分,决定了电池出货的品质,是安全生产的关键一环。电池化成工艺直接影响电芯出货的品质与安全。锂电池生产化成、分容检测设备行业的特点是用于锂离子电池制造过程的高科技设备和机械。该设备旨在确保电池的质量和性能,从生产的初始阶段到最终的测试和分容。从后段系统的发展来看,集成化,高节能,高效率,高安全性是电芯生产厂家关注的重要内容。该设备系统的另一个特点是需要不断创新技术,以提高制造过程的效率和成本效益。
高精度和准确性:锂离子电池需要严格控制制造过程以确保其性能和可靠性。因此,用于生产和测试这些电池的设备需要高度精确和准确。
自动化和智能化:为了提高效率和减少人为错误,锂电池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许多设备都是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能够执行复杂的任务并实时分析数据。
通用灵活:锂电池生产过程涉及许多不同的步骤,需要不同类型的设备。因此,该行业使用的设备需要通用且灵活,能够处理不同的电池尺寸、化学成分和产量。
高效率节能:锂电的化成、分容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电量进行生产运营。所以在生产过程中的能量回收利用,提高用电的效率都是相当重要的。
开发用于电池生产和测试的高精度设备:锂离子电池的制造需要高精度的设备和机械来进行精确高效的生产、化成和分容。开发高精度的先进设备对于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电池化成过程的改进:化成过程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开发先进的化成工艺,提高电池性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对该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电池分容技术的进步:分容过程对于确保锂离子电池的质量和一致性至关重要。开发能够准确评估电池性能和安全性的先进分容技术是行业关键的技术门槛。
电池管理系统的创新:由于对高性能和大容量电池的需求不断增长,锂离子电池的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开发能够监测和控制电池性能和安全性的先进电池管理系统对于该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杭可科技是一家面向全球化的锂电池后段处理系统设备及方案提供商。公司的产品主要为锂电池生产后段处理系统,电池循环测试系统及电池PACK测试系统。行业内少数可同时为圆柱、软包、方形锂电池提供包括充放电设备、物流系统、软件系统在内的后处理工序全套系统解决方案的供应商。目前产业已经在数码3C,汽车动力,储能领域的电池厂及汽车厂得到广泛的使用。而且在全球多个国家地区完成设备的交付。
2024年以来,在国际市场上电动汽车、储能系统和便携式电子产品需求不断增长的推动下,锂离子电池行业仍然是战略的产业发展方向。预计对化成和分容测试设备的需求也会增长,因为这些是锂离子电池制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杭可科技与SK,LG,三星SDI,松下,日本索尼(现为日本村田),丰田、本田、福特、通用、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孚能科技、大众PowerCo,Northvot等国内外多家主要电池厂商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在中国化成分容测试设备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公司属于最早一批出口海外的锂电池设备企业,与多家海外锂电生产厂家保持着持续而且紧密的合作关系,也还一直在努力扩大其全球影响力,重点是东南亚、欧洲和北美等新市场需求。
综上所述,杭可科技是一家专业生产锂离子电池化成分容检测设备的全球化企业,公司在国内与国际市场占据了强势地位。由于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不断增加,对此类设备的需求正在快速持续增长。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鉴于2024-2030年当前逆全球化形势及全球产业链调整趋势,未来全球产业链将呈现出三个特点。
一是全球供应链缩短,企业垂直一体化进程加快。为了应对公共卫生、地缘政治等突发事件对供应链安全的影响,跨国企业将以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为原则的全球产业分工体系转向以产业链安全为考量的垂直一体化布局。原先分包给不同国家和企业的生产工序和环节将会被收回到跨国公司内部进行生产,企业依靠缩短供应链使产业实现自主可控的要求。杭可在海外的本地化制造已经有进一步的扩展。
二是全球产业链由全球化布局向区域性集聚演化。在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蔓延的背景下,全球化进入区域性集聚发展阶段,从而形成特定区域内的产业空间集聚。跨国公司将会选择集中在一个国家或者邻近国家边界线上进行生产,区域内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组成部分。
三是新科技革命蓄势待发,各国在高新技术产业链主导权的竞争更加白热化。国家的竞争会进入白热化阶段,避免技术的创新力度不足而变成最终的价格竞争情况。设备企业交付产品满足更加精益化的国际ISO标准融合,像欧美的CE,UL认证的系统完整性,VDA6.3车企管理体系的导入,国际化管理团队的组建,发挥产品优势,整合行业资源,完成全面符合国际化的要求。
当前行业中出现并可能在2024年及以后继续发展的一些关键新技术、新产业和新模式包括:
自动化和智能制造:对优质高效电池生产的需求不断增加,带动了更先进的锂电池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系统的发展。这些系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并改善质量控制,这在锂离子电池产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尤为重要。
固态电池:固态电池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技术,与传统锂离子电池相比,它有可能提供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快的充电速度和更高的安全性。固态电池的生产需要专门的设备和工艺,这些设备和工艺仍在开发和优化中。
回收和再利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锂离子电池对环境的影响,因此开发了新的回收和再利用技术和商业模式。
电池租赁和交换:随着电动汽车需求的持续增长,电池生产设备正在出现新的商业模式,包括电池租赁和交换。这些模型涉及使用专门的设备和流程,可以根据需要有效地移除、更换和回收电池,从而降低电池生产的前期成本并提高行业的整体可持续性。
总体而言,在对高质量、高效和可持续电池生产的需求的推动下,锂电池生产设备行业可能会在2024年及以后继续增长和发展。新技术、新产业和新模式的发展对于满足这些需求和保持行业的增长和竞争力至关重要。
本公司主要经营业务为各类可充电锂电池的生产后处理系统的全套研发、设计、生产与服务。而公司目前在负压串联化成设备、一体式充放电机,BOX型夹具化成分容系统,直流/交流电压内阻测试仪,高温加压化成设备,电池循环测试设备,电池包测试系统等后处理系统的核心设备的研发、生产、交付方面拥有核心的技术能力与全球化的服务团队,并且结合公司自主研发的MES系统、物流调度系统、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化成分容管理系统、3D数字化管理系统,机器视觉及AI深度学习技术,成为了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后处理系统整体的解决方案提供商。也是目前国内极少数在全球锂电厂家服务中的龙头企业,设备持续出口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波兰,匈牙利等全球市场。
公司持续在锂电池生产后段设备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公司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始终走在行业前列。后段设备为多学科交叉的大型综合性系统,公司在该领域具有优势突出的核心技术。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后处理系统涉及机械设计、硬件电路、自动化应用、软件开发、大数据应用、AI应用等多学科,需要综合集成多领域的知识。公司的核心技术包括数字化电源技术、高频PWM变流技术、全自动校准技术、高温加压充放电技术、高精度线性充放电技术、高频SPWM/SVPWM变流技术和能量回收技术,以及储能直流系统,热泵管理系统集成运用与管理。
公司秉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理念,自设立以来始终致力于锂离子电池后处理相关的技术积累和开发,公司2023年在整个后段系统进行技术准备与扩展应用。
2023年获得的研发成果大多数表现在化成分容设备及电源技术的更新换代,4680充放电系统解决方案、新一代控制管理系统、750V-5V高压直流母线电源模块及直流母线方形分容一体机等设备产品研究开发成功。
系统核心整体主要是由机笼为主要控制组件、驱动板组件和退出板组件三部分构成。通过驱动板的直流母线V的直流电,最终作用在退出板组件上。一块驱动板串联了64节电池,通过退出板组件,可以实现对任意电池的切入切出,并且以恒流恒压的方式给64节电池充放电。
1、三项交错并联实现驱动板的恒流工作,每项之间相差120度,驱动板检测输出端的电流将检测的电流与设定的电流相比得到电流误差值,将此误差值输入到电流电压控制算法中,控制算法通过脉宽调制方式控制输出电流。
2、驱动板增加均流检测,在每项MOS管下增加分流器用于检测每项MOS管的电流,当每项MOS管之间的电流超过一定差值,会触发异常报警,避免了因每项MOS管损坏或者控制失效造成电路异常,从而保证均流功能的可靠性。
3、驱动板设计一块辅助电源,改变了驱动板的供电方式,可以使得驱动板直接从直流母线上取电,减少了传统意义上的外接供电设备,极大程度的节约成本,也节约了电源箱的空间,减少设备冗余度,降低了电流线、驱动板采用碳化硅技术,与传统的材料相比碳化硅具有更高的热传导性能和更高的能量密度,可以更有效地消散电池内部的热量,从而减少了开关损耗,提高驱动板的安全性能;也使得驱动板更耐高压,能够适用更高的开关频率,提高电流输出效率。
5、退出板组件在硬件上的设计,满足了电池充放电恒压的工作方式。通过复用MOS管的方式划分不同的电流,从而实现电池在硬件上的恒压控制。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驱动下,尤其是工业互联网、AI、大数据、5G等科技成果的持续赋能,工业控制系统领域正面临重大变革;大数据时代,如何利用企业海量的数据资产,破除数据孤岛,进一步释放数据价值,实现降本增效,是企业普遍面临的课题。此外,企业经济压力增大,确保生产安全、降低能耗、物耗,减少人力负荷等各类挑战也对控制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
公司也正在从单一的硬件装备供应商逐渐实现为融合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于一体的数字智能化锂电企业,在此发展策略的指导下,同时结合目前公司后处理系统现状,提出了开发新一代控制系统,作为新一代控制器的基础控制平台,有以下成果:
1、新一代智能控制系统基础平台要满足标准化、通用化、安全性、智能化的要求,实现低耦合高内聚的软硬件设计;
2、不仅应用于化成、分容控制系统,同时也可以应用于公司各类单机设备的主控系统中:包括OCV/IR设备、循环测试机、物流输送线、控制系统归一化、标准化:协议标准化(包括下位机与充放电控制模块协议、上位机与下位机协议、上位机与WMSMES等协议、前后端规范的API等),平台软件归一化(包括下位机软件、上位机软件等),充放电模块标准化(包括串联并联,数字模拟等);
4、提供系统层面的监控、诊断和维护,对故障进行精准定位与预测,减少设备停机维护的时间;
5、提供丰富的对外有线通信接口,包括千兆冗余以太网接口、多路CAN总线接口、USB接口、SPI接口、I2C接口等。同时支持多种无线、提供大容量的外部可插拔的存储接口,最大支持128G,对掉电数据和离线、开发丰富的EtherNet/IP、EtherCAT、CanOpen等工业现场总线及CPCI仪表协议,用于现场工业设备联网服务,以无线和有线网络为主要承载网,为工业用户提供数据传输通道,可轻松完成对现场设备的远程数据采集和控制;
8、提供丰富的人工智能算法库,包括分类算法、聚类算法、回归算法、时序预测、异常检测、知识图谱等;
9、灵活、可配置:软硬件可配置、可裁剪,能够根据需要适配主控制器、通信中继器、终端管理器功能,实现软硬件平台的归一化;
10、提供组态软件,通过形式化或图形化的编程和配置界面,实现操控部分的二次开发,降低项目组应用难度;
直流配电方案在整个工厂配电上尤为重要,高压直流配电能显著降低由于线路电流大导致的能耗高、效率低和导线V直流配电来实现锂电池化成分容,进一步提高了化成分容设备的充放电效率。750V-5V一体模块相较于常规的750V-15V逆变器+15V-5V模块更加紧凑,在成本差不多的情况下能提高整体750V-5V的效率大概5%左右,节省中间15V总线的线缆。
2、开发直流750V输入直接转5V输出的驱动板,代替之前750V转15V再转5V的方案,减少电能转换过程,提高电能转化的效率;
3、设备充放电过程中将电池A放出的电,给电池B进行充电,并且将此模式下的充电效率提高到80%以上;
4、将目前一体机整体模式进行修改,PLC强电等部分置于维修通道另一侧,极大提高PLC以及机笼的可维护性以及人体工程学设计,满足CE要求;
5、新模式的消防门设计方式,可更好的适应刀片电池的机构,解决托盘过高导致设备整体过高的问题;
6、负极针板采用导线共用方案,共用的一段导线采用超软导线,有效减少机构运动时产生的导线应力,提高机构运行时的稳定性、流畅性,降低导线、水冷板功率增加,变更水冷板放置方案,提高水冷转化效率;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经取得专利330项,其中发明专利49项,实用新型专利277项,外观设计专利4项,拥有软件著作权18项。2023年1-12月,公司新增获得专利70项,其中发明专利26项,实用新型专利44项。
公司以技术与研发为核心竞争力,自设立以来一直致力于锂离子电池后处理相关的技术积累和开发,公司2023年在整个后段系统进行技术准备与扩展应用。
公司的现有研发体系具备持续创新能力,具备技术持续创新的机制。为保障和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公司的技术水平和研发实力,公司推出了下列的主要措施:采用ISO9001质量体系中的《设计开发控制程序》作为研发部门的工作标准;公司与各研究所签订《部门年度承包合同》,详细明确了基本年度目标、奖励目标;与全体技术人员签订《保密协议》以防止公司的技术机密泄露。
由于锂离子电池后处理系统基本都属于定制型系统,电池类型、正负极材料体系、厂房条件、自动化程度、投资预算规模和锂离子电池的终端应用等方面的差异,都会影响到后处理系统的设计细节。各研究所的研发重心都有具体的产品方向和面向的客户群体,因此在项目接洽的初期研究所就开始介入谈判,直接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和设想,来准确把握具体项目的细分特点和需求,在实现用户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公司产品线的特点做出最佳解决方案。研究所职责覆盖了:项目最初技术沟通、制定技术方案、确定技术协议、开展设计、产品制造、现场安装及验收的全过程。通过产品按需开发,使得项目的开发都具有针对性。同时,全过程的直接技术介入将项目的风险降到最低,并缩短了项目执行周期,实现了执行效率最大化。
不同的客户或不同时期的同一客户,其对产品的需求信息都是离散和个性化的,研发部门通过归纳、整理和分析各个项目的情况,得到具有诸多共性特征的信息和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再结合产品使用信息反馈,以及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对未来区间段的需求判断,不断进行产品的标准化和通用化设计,最终形成一个包含有大量标准部件又能灵活定制的设计系统,既符合大规模生产制造的要求,又能实现成本控制和缩短交付周期。
公司一直奉行大客户优先战略,与国内外一流的电池制造商(韩国LG、韩国SK、韩国三星、日本松下、亿纬锂能、比亚迪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这些全球一流的电池制造商,引领着锂离子电池生产技术的最高水平,为这些公司进行设备配套,尽管面临要求高、难度大的挑战,但与其开展合作以来的经验对公司在设计、制造、服务等方面的理念和意识都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公司业务水平的提升,使公司始终站在技术发展的前沿,也开拓了公司的全球视野。
每年年初,公司与每个研究所确定业绩目标,签订《承包合同书》,其中对产品的销售业绩、技术进步、团队建设等内容设定了底线目标和奖励目标。每个研究所进行独立的业绩核算,对研究所的创新热情起到了有效的激励作用。
公司凭借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设计、先进的技术优势、稳定可靠的产品质量、优质的售后服务逐渐获得了客户的认可。在消费电子类领域,拥有包括韩国三星、韩国LG、日本村田、亿纬锂能、欣旺达等优质的客户资源;在动力电池领域,拥有韩国LG、韩国SK、比亚迪、国轩高科等优质客户资源。随着全球锂离子电池行业的不断发展,国际一线锂离子电池厂家都纷纷提出了扩产计划,公司作为技术领先并拥有大规模生产制造能力、全球化配置能力的锂电池后处理系统供应商,未来有望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注重人才的储备和管理制度的创新,公司的董事会和管理层成员,普遍具备多年的行业从业经验或多年财务、管理经验。公司积极推行“以人为本”的人才发展战略,建设和谐团队,一方面采取内部培训的方式,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吸引高端人才,不断扩充和培养骨干队伍。公司主要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行业经验,能够快速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并制定相应经营策略,提升公司的整体经营能力。通过多年的运营,公司培养了一支整体水平较高的技术研发团队,报告期内相关核心技术人员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的技术研发工作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的轨道,有效地加快了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拓展了公司的利润增长点。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公司研发和生产的后处理系统设备,是基于电化学原理,应用于各类镍氢、锂离子等可充电电池的生产。燃料电池是一种把燃料所具有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化学装置,作为另一种新能源电池,本质上属于一次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相比各有优势,双方属于共存互补的关系,且其产业化尚需较长时间。在可以预测的将来,可充电电池的发展仍将以电化学原理为基础,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在体积、重量、电容量、成本、安全性等方面寻求突破。但是,如果:
(1)可充电电池的工作原理发生根本性变化,产生如汽油机和电动机之间的巨大差异,则公司的后处理系统可能出现无法适应的情况;
(2)在后处理系统中,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使可充电电池的生产产生局部变革。若公司在后处理系统的研发和应用中,不能引领或者紧跟技术、工艺发展的潮流,则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3)燃料电池的应用技术、转换效率、生产成本有了革命性的突破,并对可充电电池产生了明显的替代效应,则公司所处的锂离子电池设备制造业将面临下滑。
公司产品属于高度定制化的产品,需先进行安装、调试和试生产,在能够稳定地满足客户生产需求后,经客户验收合格方能确认收入,从下单至验收的时间间隔较长。虽根据以往经验总体可估算验收周期在9个月到1年左右,但由于每个订单的产品、客户以及验收情况各不相同,每批产品的实际验收时点无法精确估计,从而可能导致全年收入及业绩分布不均匀。同时,各年一季度数据由于春节假期等因素的影响,经营业绩通常较其他季度略低。
公司客户主要为亿纬锂能、韩国SK、韩国LG、韩国三星、比亚迪、国轩高科、欣旺达、珠海冠宇等知名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主要客户较为集中。报告期内,公司向前五名客户的销售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60%以上。
公司对主要客户的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较高,如果部分客户经营情况不利,或对公司产品的需求大幅度减少,公司经营业绩将受到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开拓国内外主流动力锂电池生产商。但若未来公司未能进一步开拓未覆盖的国内动力锂电池生产商,且开拓境外动力锂电池生产商也未及预期,或已合作的动力锂电池生产商由于行业波动、竞争激烈等因素经营情况持续恶化,或公司的现有主要客户被竞争对手大规模抢占,则公司在动力锂电池后处理设备领域的销售收入、市场份额将有下滑的可能,因此公司具有动力锂电池生产商客户开拓不利的风险。
锂离子电池后处理系统由于其工作特性,如果产品质量不佳,轻则影响电池合格率,重则会导致安全事故。公司目前尚未出现因重大质量问题与客户发生纠纷的情况,但不排除因产品质量问题可能会对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所处的锂电池后处理设备行业主要以设备验收确认收入,根据以往经验总体可估算验收周期一般在9个月到1年左右,但受部分下游客户的设备安装调试时间及其经营情况、资金状况的影响,上述周期也可能会延至1年以上。若未来遇到行业剧烈波动,部分下游锂电池生产商开工率较低或处于停业状态,且经营业绩大幅下降,资金紧张,有可能推迟或拒绝对设备进行验收,公司的部分收入将可能无法得到确认,这将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公司在签订合同时依据当时的成本报价,但从签订合同到原材料下单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这一时期的材料成本波动风险由公司承受,若原材料价格短期内剧烈波动,会导致公司部分订单成本明显上升。
公司的主营产品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后处理系统是公司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于产品均为定制化生产,公司产品在技术水平、可靠性等各方面均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因而一直以来保持较高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并且,订单毛利率呈现海外客户毛利率较国内客户高的特点。近三个会计年度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5.72%、32.18%和36.90%。自2020年开始,海外客户投资放缓,设备购买需求暂时减少,导致公司订单结构中国内订单占比提升,从而拉低了销售毛利率。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一方面,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大规模应用和规模化生产,锂离子电池存在逐步降低成本售价的压力,而锂离子电池生产厂家,也必然会将降成本的压力转嫁一部分给上游设备供应商;另一方面,锂离子电池大规模应用所带来的对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的大量需求,也刺激了行业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厂家进入后处理系统领域,导致竞争日趋激烈。因此公司的主营产品始终面临市场竞争及客户真正的需求降价的压力,如果公司无法保持已经取得的竞争优势及进一步提升成本控制能力,则可能导致公司主营产品订单减少或毛利率进一步下降。另外,公司自2016年开始逐步以集成商的形式向客户销售全自动后处理系统生产线,其中包含了外购或自制的自动化物流线产品,也会拉低公司的销售毛利率。
公司存货主要为发出商品。发出商品金额较大系公司产品运达客户后,需先进行安装、调试和试生产,在能够稳定地满足客户生产需求后,经客户验收合格方能确认收入,从下单至验收的时间间隔较长,普遍在9个月到1年左右。客户产品验收时间较长的原因主要为后处理系统设备作为锂离子电池生产线的一部分,在新建或改造生产线时,需要与整条锂离子电池生产线一起试生产,验收时间普遍较长。存货金额较大一方面占用了公司大量资金,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公司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压力,影响公司业绩的稳定增长。
公司的销售收入中有部分为外销收入,外销收入主要以美元、欧元结算,因此汇率波动特别是人民币升值对公司的财务状况会产生一定影响。
如果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一方面,以外币计价的出口产品价格提高会影响本公司出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存在客户流失或者订单转移至其他国家的风险;另一方面,公司因出口而持有的外币资产将随着人民币升值而有所贬值,从而影响经营利润。
近三个会计年度各期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98,828.19万元、167,316.49万元和190,279.63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20.63%、24.93%和22.08%,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17.14%、21.00%和18.61%,金额及占比均有提升。如果公司主要客户的财务状况出现恶化,或者经营情况、商业信用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公司应收账款产生坏账的可能性将增加,公司应收账款收回的可能性将减小,从而对公司的和正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利润主要来源于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后处理系统,公司客户主要为国内外知名的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锂离子电池在消费类电子产品不断更新换代、新能源汽车不断普及的情况下,锂离子电池需求量急速增长。在此背景下,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不断扩张产能,新建或改造锂离子电池生产线,从而带动了后处理系统相关设备需求的高速增长。
随着新能源汽车逐步替代传统汽车,消费类电子产品需求稳中有升,锂离子电池在储能方面的应用也前景广阔,因此从长远看,锂离子电池的生产产能仍将进一步扩张,对后处理系统相关设备需求也仍将保持高位。但随着市场的日益成熟,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也相应进行了结构性调整,未来几年电能量密度低、续航性能差、技术水平落后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商获得的政府补贴将大幅下滑,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也将随之进行结构性调整,产业集中度日益升高,可能出现部分国内动力电池生产商产能利用率较低,低端产能过剩,较为困难的情况。
公司主营产品的销售会受到宏观经济波动和下业周期性波动的影响。公司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与下游锂电池的市场需求和固定资产投资密切相关。新能源及其设备制造行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但是如果外部经济环境发生不利变化,或者上述影响市场需求的因素发生显著变化,都将对锂电池及其设备制造行业产生较大影响。如果下游锂电池生产商缩小投资规模,削减设备采购规模,将对公司主营业务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对公司未来锂电池设备的销售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国外客户为韩国LG、韩国SK、韩国三星、日本索尼(村田)等,上述几家客户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较高,且在东南亚、欧洲、美国等地均有投资设厂或设厂计划,因此,中国与美国、欧洲、日、韩等国家关系变化可能导致本公司与上述几家客户的合作减少甚至中断,将可能对公司的经营成果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公司部分电子元器件也从国外采购,中国和美国目前存在贸易争端,互相采取了加征关税等方式进行应对,若未来贸易争端扩大化,影响到日本、韩国、欧洲等地区对中国的贸易政策,则同样可能对公司的经营成果产生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3,171.90万元,较2022年同比增加13.83%;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80,909.05万元,同比增长了64.92%。扣除结构性存款收益、政府补助等影响,报告期内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9,057.66万元,同比增长67.14%。
公司的发展战略是:顺应全球新能源产业及锂电装备产业的发展方向,紧跟国家相关政策导向,深化与头部客户的合作,加大研发投入及技术创新,完善锂电后段产品线,推动现有产品不断迭代升级、实现降本增效,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为客户提供锂电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同时针对固态电池等进行技术储备和预研,实现公司业绩和员工收入的继续健康增长,打造锂电智能设备产业第一品牌,成为“全球一流的锂电智慧工厂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面对行业的快速发展与变化,公司将继续加强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不断完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体系,完善锂电后段产品线,推动产品迭代升级、实现降本增效,同时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为客户提供锂电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用实力铸造企业护城河,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
公司将继续紧跟市场需求,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速完善后段产品线布局。为满足客户“降本增效”的迫切需求,锂电池后处理系统将继续沿着提升性价比、提高安全性和降低成本三个主线发展,更好地满足锂电池制造商提高锂电池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制造成本3个核心竞争力。在高精度充放电控制与检测、绿色节能、充放电过程温度、压力控制后处理系统以及系统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等多个方面均不断创新研发积累核心技术,在基础技术研发和新产品研制两个方面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持续推进新技术与研发项目的储备与立项,对下一代电池技术如固态电池和燃料电池等进行技术储备和预研。
在市场布局上,公司与众多海内外客户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一方面将继续紧跟客户需求,在全球主要市场设立子公司等方式,为客户提供及时和快速响应,深化与客户关系,同时以此为基础开发当地和邻近市场;另一方面,公司将根据市场需求,以现有产品为基础,向客户推广符合其核心需求,能够降本增效的新产品,提升公司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以提升市场占有率。
面对行业井喷式发展和饱满的设备需求,公司一方面将持续推进国内制造的精益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加大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实现机器换人,着力提高产能利用率;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海外工厂的建设,满足海外客户的本地化交付需求。在降低成本方面,从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各个环节入手,继续推动通用化、模块化、平台化设计,加强流程控制,避免重复开发和返工等,同时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单位成本。
为实现公司发展的战略目标,公司将继续加强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一方面,公司将通过杭可大学等平台,通过聘请外部讲师及组织员工参加外部培训等方式,为不同的员工及管理层制定富有针对的专项培训以提升现有人才队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打造学习型企业。另一方面,公司将通过建立人才储备建设管理机制,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相应的薪酬体系吸引优秀人才,不断引入新鲜血液,培育业务能力突出、专业技能优秀的人才梯队,构筑公司长期持续发展的专业人才基础。
“功能饮料第一股”连续两周被机构着重关注!21股获上调评级,16股上涨空间有望超70%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天工”实现拟人奔跑!产业缺口巨大,超跌+高增长潜力股出炉
热门旅游股80后董事长遭留置!国际无人机产业博览会今日召开,这一省份无人机企业突破1万家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关于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督查调研情况的汇报
已有248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2.16亿股,占流通A股35.72%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20.54元。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投资者可加强关注。